2020年8月,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公布了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赫然在列。这标志着,经过不懈努力,该校通过了河南省教育厅审核,将高标准建设“双高”院校。
进入新时代以来,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把领导精力、教师教学精力、学生学习精力、资源投入更多聚焦专科教学,把职业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此建设背景下,学校围绕“双高”建设目标,结合医学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社会服务的工作定位、工作路径、工作规律和多样性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服务特色,提升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全面对接协同育人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郑州澍青医专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校中企、企中校的发展模式,完善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适合行业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行业领先的医疗机构和健康服务行业联系,注重校院(企)深度合作,通过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医学职业教育联盟、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系列建设项目,创建一批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校院(企)共建共享资源,与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洛阳雅浩义齿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企合作育人基地30余个。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岗位技能要求相对接,做好学员终身就业跟踪,真正做到学校与医院、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全面提升校院(企)合作水平,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
加强社会培训基地建设,培养社会需求人才
为适应大规模开展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教育培训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培养,郑州澍青医专以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为载体,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功能,开办了郑州市二七区社区学院,使更多高学历的医学类人才走向母婴护理、养老服务以及其他健康服务领域,全力打造与二七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型和研究型社区教育体系,助力河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了开展我省健康生活和健康产业理念教育,推进健康产业的建立和规范健康产业的管理,该校筹建了“河南健康职业教育集团”,对社会和在校生开展了广泛的特色技能培训,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助力“健康中原”建设。
推进学生培训服务,促进学生更好就业
郑州澍青医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培训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学生培训服务工作,近年来,开展了小儿推拿师、产后康复师、国际急救员等多个工种的培训服务,2020年8月以来,累计培训人数已达3000余人,实现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制度化、专业化和高质量化。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可以拿到除毕业证以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加了就业砝码,拓展了就业渠道。实现以创建省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高等职业学校的奋斗目标。
发挥医德教育特色,开展社会帮扶工作
郑州澍青医专联合政府和社区,紧跟国家政策,关注民生,开展公益活动及讲座,做好社会文化服务和科学普及等工作。近年来,学校利用郑州市科技局批准设立的郑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医学博物馆,开展了医德教育、医学科普宣传、医学专业教育,充分发挥了基地的科普教育示范作用,至今累计培训教育4万余人次。学校口腔医学系、临床医学系、康复医学系等部系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举办了急救处理、有氧运动训练等不同主题的职业培训公益大讲堂,开展了多期育婴员、康复理疗师等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帮扶相关社会人员、下岗职工、农民工、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等300余人次,提升了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其再就业。 “以德为首、医德为魂、德术双馨”的教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到每位培训人员的心中,充分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职能,地方高校提升自身社会服务能力,投身地方建设已成必然之势。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人才和医疗优势,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模式改革,服务国家、社会, 彰显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引领学校迈向了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新阶段,吹响了学校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号角。郑州澍青医专将勇担使命,稳步提升办学能力、服务能力、治理能力,争创省内一流的“双高”院校,努力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和领航者。